母亲姓名: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获取验证码
两周内自动登录
协议号 母亲姓名 脐血编号
站内搜索
    信息时报:12年前捐出的脐血 12年后“复活”救人
    时间:2013-10-21

文/本报记者   李楠楠

今年4岁的小妍妍去年接受了一名捐献者的脐带血进行移植,见面会上也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 信息时报记者  李楠楠 摄

       生命起初的一点捐献,来日或许便能救人一命。记者昨日从广东省脐血临床应用300例通报会上获悉,截至今年9月,广东脐血库公共库存量已达11167份,自体库存量达16万份,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的脐带血移植有300例。专家介绍,当前脐血应用于血液病治疗的能力仍被低估,最新研究表明,脐血移植并不会增加复发率,其排斥反应也是可控的。而目前血液病患者日益增多,排队移植的患者普遍需等到三四年后,专家呼吁市民多了解脐血知识,抓住一生一次机会捐献脐带血。

捐献并成功入库的脐血已过万

       据广东省脐带血库执行副主任黄晓能介绍,广东省脐血库自2006年成立至今,其自愿捐献的公共库冻存量已达到11167份,而自体库存量则达到16万多份,“我们严格把控脐血质量,平均每捐献10份才筛选1份合格入库,所以这一万多份其实包括了十多万人的捐献。”黄晓能表示,相比收费的自体库,目前公共库的存量还是较少,广东每年有新生儿200万,但由于宣传上的不足,最终能实现捐献的并不多。

       但就是这生命之初的一点点捐存,却可能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据介绍,目前广东省脐血库已成功临床应用了300例,这些捐献的脐血成功治疗了多种类型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淋巴瘤等。

脐血移植并不会增加复发率

       “国内脐带血的使用量还不是很大,欧美国家近几年已应用很多,特别是在儿童身上。”南方医院儿科主任李春富介绍,一方面是国人对脐带血捐献的认识还不足;另一方面是国内学界认为,恶性血液性疾病在应用脐带血后,会增加其复发率,“但根据2013年最新的研究,发现脐血移植并不会增加复发率,其排斥反应也是可控的,而且不仅可治恶性疾病,也可治疗良性血液病。”他认为,脐带血应用移植前景很好,南方医院3年前基本没使用脐带血移植,但最近两年尝试了不少,效果得到肯定,而之前医院对25例重度地中海贫困的患儿施行新鲜脐血的移植,100%获得成功。

       李春富还认为,脐带血应用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一出生就冷冻库存,在需要应用时可马上使用,“使用骨髓移植会存在反悔的问题,我们遇到有捐献者在手术前4天临时反悔不愿捐,这对患者伤害是很大的。”而脐血移植则不会存在这方面问题。

       根据国外经验,一旦脐血库的存量能达到30万份以上,则配型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对此,专家也呼吁市民要多了解脐血知识,“脐血的捐献一生只有一次,可能救的是别人,也有可以救自己。”专家表示。

血液病患者多为儿童 排队移植要等3~4年

       根据国家卫计委2011年发布消息,我国有500万白血病患者,其中50%为儿童,且每年以4万人的速度增长,但每年仅有1500人获得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救助,仅为患者的0.03%。对此,李春富坦言,目前移植需求日益增长,以南方医院为例,目前排队进行移植的一般需三至四年,地贫进行移植的排队时间可能更长,“我们科室每年能做100多台移植手术,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地贫,但同个时间已找到配型的就有400多人。”李春富表示,此外还有2000多人登记要寻找供者。

       漫长的等待期背后是移植医疗资源的匮乏,“我们科室是拥有亚洲最大的移植舱,每年能做的最大量就是100多台。”李春富介绍,南方医院儿科有12个移植舱,占了广东地区移植舱的一半以上,全广东也仅有22个,“移植舱每个建设费用在50~100万,但关键是技术很难跟上。”他最后表示,目前的移植只能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排序,而年龄大的相对更容易获得移植机会。

脐血冻存12年,去年救治安徽白血病患者

       昨日的通报会后同时举办了广东省脐血库的首届供受者联谊会,记者获悉,在目前已成功应用的300例康复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是患有Wiskott-Aldrich综合症的小浩,冻存时间最久的是冻存了12年于去年救治了安徽白血病患者小春的脐带血,存活时间最长的是2002年移植后健康存活了11年的露怡。

       据悉,本次参加联席会的供受者约有10人,受者来自安徽、江西、广东等地,因故不能参会的捐献者和康复者都录制了视频或音频表达祝福及感谢。“很多捐献者捐献年代久远,联系方式更换了,有些我们找到后,他们却婉拒参加,说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参与寻找捐献者的省脐血库工作人员杨余茜介绍,有不少捐献者甚至都忘了曾捐献过,当了解情况后,都为当年一个小小的举动表示庆幸。



原文链接: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3-10/21/content_2426319.htm